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高仿贷App怎么破?一个5500元的‘贝壳’展示柜 内含‘蚂

2021-01-29 15:01:00 来源:新浪财经综合

原标题:如何破解一款5500元的“壳”高仿App

在监管的压力下,高仿App依然活跃在黑产市场。1月28日,记者今日获悉,仍有软件开发团队提供高仿App制作业务,贷款App价格不同,但无法在应用商城上线。同时高仿App还可以保存和备份用户数据,上报后可以重复使用。高仿应用屡禁不止,造假还在继续。法人认为,如果买方使用App进行欺诈,卖方可能构成欺诈共犯。

  在线定价上架受限

1月28日,北京商报记者今天通过一个在线社交平台上的“小广告”注意到,很多软件开发团队声称承担了各种App制作活动,提供的一些模板样本与官方平台一模一样。

通过对方留下的联系方式,记者与他取得了联系。当记者今天提出制作一款与现有贷款App相同的App时,对方表示没有问题,并提供了具体的产品展示链接。链接显示,该公司的可开发软件包括实时聊天、微盘交换和金融项目。在金融项目板块,展示案例包括“小额随意贷”、“代我还管家”、“蚂蚁金融服务”三个产品名称。

至于北京商报记者随机给的一款借贷App,在Apple App Store推出,商家表示可以1: 1生产,包括源代码和界面美化的费用,报价5500元,后续每月运营费用2000元,服务器续费另算。“假App可以通过二维码下载。如果要放到app store上,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定价。”

另一位同样承担贷款App开发的商家今天告诉北京商报,1: 1软件制作的最终价格是由App内置功能实现难度决定的,只需提供想要的App即可在线报价,贷款App整体价格相差不大。北京商报记者提供的一款信用卡分期贷款软件,对方报价29800元,工期20天,后续维护免费。同时商家强调,可以免费提供数据备份服务,如果举报后续假冒App,可以更改域名和服务器,让买家继续使用。

至于如何在应用商城上架,商家表示,如果其他类型的应用上架,只需要在团队开发完成后支付应用市场所需的费用即可。相比苹果的应用市场,安卓应用市场需要的费用更少,周期更少。“然而,贷款应用没有办法上架,我们现在也做不到。审批额度太高,根本过不去。”

对此,苏宁金融研究院金融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孙杨表示,与其他类型的应用不同,贷款应用存在很多风险,涉及非法放贷、骗取用户敏感信息、欺诈等诸多方面。高仿app主要是基于被仿平台的品牌效应,从而快速实现用户扩张,成本低,收益高,但大多是非法运营。

北京市闻仲律师事务所律师张鹏明确表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信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协助的,独立定罪,涉嫌帮助网络信息犯罪活动。尤其是金融领域,高仿App生产动机不纯,双方应该都不走运。如果买方使用App进行欺诈,卖方可能构成欺诈共犯。

  花式变身防不胜防

记者从多个渠道了解到,目前的贷款型高仿App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山寨App吸引用户在App内从自己的渠道借款,实行高利贷和常规贷款;另一种是通过激活银行卡、提前支付服务费等方式直接欺骗用户。一个曾经做过714高炮App开发的人,今天告诉北京商报,做一个高仿App一点都不麻烦。目前业内很多小型软件开发公司都专门做这类工作,甚至可以通过购买获得部分App源代码,可以根据买家的具体需求进行简单修改。以消费金融平台为例,App被复制后,消费金融平台原有的还款时间和利率计算无法满足买家的需求,所以这部分功能会单独修改。

R&D人事进一步指出,高仿App最重要的是把用户的信用用于正版平台,交易对象其实是一个“外壳”。即使被举报后不能使用,用户数据已经保存在后台,换了一个“外壳”就可以重用了。然而,R&D工作人员表示,目前,由于监管环境更加严格,许多第三方支付公司已经终止了与现金贷款平台的合作。“运营高仿app成本低,但是没有支付渠道会有点麻烦,坏账风险要自己承担”。

正如前面提到的R&D人员所说,出借高仿应用往往利用用户的急用钱心理,降低用户的心理准备,实施欺诈活动。高仿App还是有市场的,这就意味着围绕它的造假还在继续。两名被诱导下载高仿App的用户告诉记者,他们是通过对方提供的二维码下载贷款App后被骗的。

孙杨认为,目前并不排除借贷平台部分员工在公司获得客户的贷款信息后,会将客户的贷款信息透露给其他人。用户要想规避这种风险,就要明确正规贷款平台的客服人员不会用个人联系电话联系用户,也不会通过其他方式收集用户身份、银行卡等信息。“正规网贷是通过模型批量审批的,千万不要相信人工审核贷款的说法”。

“这和以前电子商务领域的‘退货’等欺诈流程一模一样。它涉及金融领域高仿App的一大风险,即窃取个人隐私信息,进而涉及非法倒卖信息和实施精准欺诈,”金融技术领域资深专家苏指出。“用户也应该保持警惕,并以多种方式验证App。

是否来源正规,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及敏感账户信息、验证码等。”

  屡禁不止如何防范

不只是消费者受骗,高仿App的存在也让被仿冒的正规平台如鲠在喉。一名金融行业从业者告诉记者,此前,其所在公司旗下平台曾由于未注重软件著作权的审核,被人钻了空子,打着公司旗号、实则为贷款超市的高仿App,一度在应用商城内上架,多方投诉后才得以解决。

另一名行业从业者则指出,高仿App开发行为较为隐蔽,平台方很难发现问题。即便是在发现假冒后,想要进一步打击背后犯罪分子,也并不容易。“有时候我们会联合警方悄悄摸底一锅端,但也不是每次都能抓到人。”

为了提高用户警惕,由中国消费者协会等部门成立的App专项治理工作组,曾多次发文提示用户防范“山寨/高仿App”。不少平台也加强了用户提示,1月28日,360数科旗下360借条反诈实验室统计发布2020年八大电信骗局,其中便提到了“伪造借款App”。

多重打击之下,高仿App为何屡禁不止?苏筱芮认为,原因一是高仿App产业链相关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为牟利不惜铤而走险;二是顶层制度尚未完善,缺乏明确的部门分工内容与相关处置细则;三是一些被仿冒机构也缺乏有效的约束手段,通常以“风险提示”为名发布通告,维权难;四是打击力度不够,通常是产生了不良结果后再去处置。

对于如何打击,孙扬指出,要通过计算机技术,监控互联网上的App资源并进行自动识别。同时,要制定保护App产权的法规,对于仿冒等行为要进行顶格处罚。再次,应用商店也应担负起责任来,切实通过AI和人工审核双保险,让应用市场中的仿冒App无所遁形。

“监管环节前移是较为重要的手段。近年来,监管为整治洗钱、跨境赌博、电信诈骗等案件,前置监管环节从支付端入手,斩断违法、涉赌资金链。”苏筱芮建议,一是从顶层制度着手,完善高仿App等相关不法行为的认定情形,厘清各部门监管职责分工;二是加强应用市场中的App监管,对于监管不力的应用市场App审核责任人,应对扰乱市场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担责;三是设立专门的投诉举报渠道,畅通个人、企业主体反馈流程;四是加大司法打击,专门树立一批大案、要案典型以震慑不法分子,肃清行业风气。

栏目导读

银行业统一发布APP云闪付 建立移动支付金融生态

中国银联携手商业银行、支付机构等产业各方共同发布银行业统一APP云闪付。构建全面实时的安全防控体系,通过移动支付创新风险...

2019-08-11 16:55

e融所胡肖明 金融征信的本质是人

专注于汽车金融的e融所上线不过第二个年头,其累计成交金融已经突破30亿元。也许对于某些互联网金融平台来说,这个数字不算太...

2019-08-11 16:57

企业IPO过会率再度降低发审委紧盯深层问题

自今年10月份新一届发审委成立以来,IPO审核呈现出越来越严的趋势。截止到12月10日,新一届发审委已审核73家企业(包括二次上...

2019-08-11 16:58

华尔街开启比特币新篇章期货上线首日熔断两次

2017年有两种人,买了比特币的和没买比特币的,两者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比特币从年初1000美元,涨到近期16000美元,15倍...

2019-08-11 16:59

资本市场化变形为市场资本化 无底线套利催生道义风险

迭代创新与颠覆创新同步前进,重工业不再重,轻工业也不太轻——实体经济的嬗变重塑经济生态系统。资金空转、脱实向虚,使资...

2019-08-11 16:59
焦点
头条关注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