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名称变更必须有正当理由 要变更不能变更

2020-11-26 14:04:00 来源:新浪财经综合

据报道,今年以来,已有70多家上市公司更名。本专栏认为公司更名应做到不言自明,符合上市公司实际情况,避开热点,有理有据,体现公司主营业务,不能为所欲为。

比较经典的更名是一些公司更名,遭到管理层和投资者的一致批评。这是摩擦热点的典型例子。本专栏认为,上市公司可以在两个前提下更名。一是采取了重大资产重组,公司主营业务和大股东发生了变化,即借壳上市已经完成,此时可以更名。二是上市公司主营业务通过购买重大资产发生了变化。原来的主业已经腐朽,新主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本专栏认为不适合更名的情况有三种。一是公司计划投资新领域;二是投资热门领域但收益占比太低,比如不超过一半;第三,公司有双主业或多主业后,给自己起了某某高科、某某高科、某某科技的名字。毕竟高科技的东西太神秘了,所以最后都是高科技概念股。

如果一个公司认为现在新能源电池很流行,那么它要么买一个新能源电池企业,要么参与一个,然后改名为某个电池,但其实公司的主营业务还是原来的传统行业,新能源电池的收入很少,这样的改名不合适,是一个很明显的热点。

更不靠谱的是公司打算往哪个方向发展。因此,在写完八个字符之前,不宜更改其名称。

以上两种不适合改名的情况很好理解,另一种相对隐蔽,但本专栏认为也不适合改名。即公司通过重大资产购买将主要资产转变为新的行业,所以从报告来看,公司主营业务发生了变化,所以公司提出更名。

但实际上,很多重大资产购买时,上市公司付出大量现金或股票,然后溢价10倍以上购买资产。因此,财务报表显示这些资产的价值非常高,并且有业绩承诺保证未来三年的业绩。表面上看,公司的主营业务确实发生了变化,但事实未必如此。

公司原有的传统业务是没有水分的固体资产,但是新收购的资产都是高溢价收购的,所以理性价值部分可能不高,很多公司在三年业绩承诺期过后,收购目标的业绩会出现大幅下滑。这时候原来的主营业务可能占了上风,所以刚收购的资产价值高可能是假象。这时候上市公司如果更名,最终倒霉的还是中小投资者。

本专栏认为,这样的公司应该确认在业绩承诺期后一两年内业绩没有大幅下滑,所购买的资产有能力支撑主营业务的负担,所以当时更名比较谨慎。

另外,投资者要认真研究上市公司真实的科技含量,不要认为高科技这个名字就是高科技公司。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