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测华硕灵耀 Deluxe13 笔记本好不好及三星 Galaxy S10怎么样

2020-01-09 10:55:14 来源:新媒体传播网

之前在 ROG 游戏手机的评测里面,我就说,华硕是一家喜欢乱点科技树的企业:早先拿英特尔的 Atom 处理器做手机,最近又拿高通的骁龙处理器做电脑,实在有点儿「名妓翻经,老僧酿酒,将军翔文章之府,书主践戎马之场」的味道。

不过,当他们拿高通的处理器做手机的时候,在 ROG 游戏手机上交出了一份能让硬件控满意的答卷,同理,当他们用英特尔的处理器做电脑的时候,也不会有什么闪失。赶着英特尔酷睿八代 CPU 小升级的当口,华硕也更新了自家的灵耀系列,相较于前代,华硕灵耀 Deluxe13 笔记本的改变不可谓不小,最明显的,当然就是笔记本中最大的「屏占比」了。

轻量级拳王

因为平时用的微软的 Surface Book 2,众所周知,这是一个大块头笔记本,所以当我开箱华硕灵耀 Deluxe13 笔记本,把它拿出来的时候,第一个感觉就是:小。它甚至小到给了我一种当年上网本的感觉。

观感的小是出于感性的认知,对比出来的小,才是切实的理性的小。和 Surface Book 2 放在一起的话,你可能丝毫不会想到,Surface Book 2 的屏幕尺寸是 13.5 英寸(3:2 屏幕),而华硕灵耀 Deluxe13 笔记本的屏幕尺寸是 13.3 英寸(常规 16:9 屏幕)。

如果说 Surface Book 2 是因为吃了屏幕长宽比的亏,那么隔壁苹果新款 MacBook Air 同是同比例的 13.3 英寸屏幕,依旧在大小上明显败给了华硕灵耀 Deluxe13 笔记本。

即便是跟轻薄本的中的翘楚,苹果 12 英寸的 MacBook 相比,华硕的这款笔记本也没有大出多少。

爱范儿编辑部有一个判断笔记本工艺水平的小标准:能否顺畅地单手在桌面上打开笔记本。这涉及到笔记本转轴的阻尼调教,以及整机的配重比例。一旦拿捏不好这些细节的东西,笔记本的体验就会打折扣,比如转轴阻尼太大显得粗糙廉价,阻尼太小屏幕就以固定在舒适的角度。还好,在这个小标准上,华硕灵耀 Deluxe13 笔记本完全合格,单手开合的体验还算轻松愉悦。

打开笔记本之后,华硕灵耀 Deluxe13 笔记本这才露出它能做到这么小的原因:全面屏。

虽然说现在笔记本上也上了全面屏(屏幕窄边框),尽可能地缩小机身尺寸,在这场和手机全面屏同期进行的笔记本全面屏浪潮之中,华硕灵耀 Deluxe13 笔记本可以算作是做到最极致的那款,没有之一。

华硕灵耀 Deluxe13 笔记本左右边框宽度 2.8mm,上边框因为保留了顶端摄像头的缘故,稍微宽一些,有 5.9mm,真正让它的屏占比能够达到 95% 的秘诀在于它的下边框:仅有 3.3mm 宽。

下边框可以做到这么窄,又涉及到另外一个设计:小翘跟转轴。

当用户翻开屏幕,转轴转折部位会与桌面接触,而键盘所在的 C 面抬升,借此挡住屏幕面板的下部分,仅留出 3.3mm 的宽度。

这样的小翘跟转轴设计,不仅仅是为了实现缩减边框宽度,扩大屏占比的目的,更实用的好处在于,在键盘底座抬升了一定的角度之后,用户打字也会更舒适一些。同时留出的空间也能帮助更好的散热,底部扬声器的音效表现也会好一些。

这种翘跟或者抬升的设计不是第一次在笔记本上出现,不过具体到这款笔记本上,设计的逻辑就变得顺畅且环环相扣:笔记本正面小巧玲珑,是因为里面屏幕边框控制得当,边框缩减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小翘跟转轴设计,这个设计可以抬升下边键盘底座,带来更好的操作散热和音效表现,不会因为笔记本变小而舍弃用户体验。

正如很多智能手机开始慢慢取消 3.5mm 耳机孔一样,许多笔记本也开始取消 USB Type-A 接口,开始用 Type-C 接口代替。从历史进程看,Type-C 代替 Type-A 接口是不可逆转的,不过目前来看为时尚早,无论是键盘鼠标等外设,还是 U 盘硬盘等资料存储设备,以及手机平板电脑的充电线缆,绝大多数还是保留着 USB Type-A 型接口。轻薄便携本的典型使用场景就是出差,接 U 盘导入资料,接 HDMI 连大屏幕演示 PPT 是常用的场景,虽然转接头配 Type-C 型接口完全可以搞定,但是转接头就像放在办公室的圆珠笔、雨伞和打火机一样,丢失率接近 100%。

华硕灵耀 Deluxe13 笔记本有着与其身材并不相配的接口丰富程度:两个 USB Type-A 型接口,其中一个是 USB 3.1 Gen2 高速接口,一个 USB Type-C 接口,同样是 USB 3.1 Gen2,最高支持 10Gb/s 的传输速度;一个 HDMI 接口;一个 TF 卡槽;一个 3.5mm 耳机接口和一个电源插口,基本上是一应俱全了。

非要说槽点的话,那就是摄影师群体常用的 SD 卡使用会受限,另外,那个 USB Type-C 接口也不支持充电。

如果再考虑到这款电脑的配置:i5-8265U 或者 i7-8565U,全系标配的 MX150 独显和 512GB SSD 的话,你就会发现,最新的八代低压处理器,多出来的 2GB 显存以及大容量硬盘,或许都只是带来性能的中小提升,但是加起来的话,那就不算小了。

因而,在小标题形容华硕灵耀 Deluxe13 笔记本是「轻量级拳王」不是没有道理,一方面它确实做到了 13.3 英寸机型里最小的长宽(厚度和重量则是轻薄本主流水平,1.19KG 重,最厚处 16.9mm),另一方面,在接口设置上也算轻薄本里面非常全面的,至于性能,也在第一档。

没什么槽点的细节体验

前面说了笔记本开合的细节,其实在我看来,屏幕的可视角,键盘的手感,触控板跟手与否,风扇声音大不大,C 面烫不烫这些日常使用中的细节,其实要比笔记本的峰值性能更影响体验。

对于一款轻薄本而言,其目标用户追求的,肯定不是游戏本那样的爽感,而是可靠和舒心。

举个例子,为了保证华硕灵耀 Deluxe13 笔记本 95% 的屏占比而设计的窄边框当中,上边框的 5.9mm 宽度是拖了后腿的。不过这种牺牲是在保留了摄像头的基础上,虽然说现在应该没什么在电脑上进行 QQ 视频聊天了,视频电话会议的频率也不会很高,但是有一个摄像头终归保险不少。更重要的,3D 红外摄像头是为了使用 Windows Hello 生物识别功能,这个功能可以在打开笔记本的同时进行面部识别,识别完成后就自动进入到桌面,整个过程不需要输入密码,也不需要按下指纹。

大多数使用 MacBook 的媒体同行面对 Windows 笔记本总会有一些优越感,直到他们摸到 Windows 笔记本的键盘。

对于文字工作者来说,新一批全线 MacBook 的键盘体验并不好,主要原因则是键程实在太短了。相较之下,绝大多数 Windows 笔记本的键盘体验则要好得多,虽然有的手感脆,有的手感绵,但只要键程足够,体验不会差到 MacBook 那样。

在键盘体验上,华硕灵耀 Deluxe13 笔记本属于中上水平,主要体现在绵脆适中,不算硬邦邦也不软绵绵,拿机械键盘做个比较的话,有点儿类似于茶轴的感觉(Surface Book 2 的键盘偏脆,类似青轴;ThinkPad X1 系列键盘偏软,类似红轴),键程有 1.4mm,属于中规中矩的水平。一个加分项是键帽有微微的弧度,适应手指头的形状,有点儿人体工程学的意思。

大多数使用 MacBook 的媒体同行面对 Windows 笔记本总会有一些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在他们摸到 Windows 笔记本的触控板时更强烈。

不可否认的是,此前大多数 Windows 笔记本的触控板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当然因为起点低,这些年的进步也非常明显。到了华硕灵耀 Deluxe13 笔记本上,我觉得算是到了让人满意的水平,最明显一点就是它的触控板相当跟手了,单指滑动定位准确无需费神调整,双指滑动即停即走也不拖泥带水。

本质上,很多触控板的体验做不到手眼脑的和谐统一,我手指滑动到这儿了,我脑袋以为指针也到这儿了,眼睛一看,咦?怎么偏了。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双指在触控板拖动某个网页的时候,手的动作停了,但是网页还在继续动。具体到这个细节,华硕灵耀 Deluxe13 笔记本触控板的体验完全没槽点,跟手程度属于标杆级别。

这款笔记本还有个做得还可以的地方就是声音了。声音分两块看,一方面是机器运转的噪音,另一方面是扬声器的表现。

翘跟设计留给了电脑更多的散热空间,同时,在 C 面上,华硕还加了一根金色的辅助散热条,以及八代酷睿低压处理器在功耗表现上非常不错,使得这部电脑相当「冷静」,在广州二十多度的室内,即便是跑 3DMark 这样负载重的跑分软件,风扇的声音需要凑近才可以听到(办公室有正常的背景声),并且键盘区的发热也微乎其微。

对今年的三星 Galaxy S10 系列产生使用兴趣,从海外发布会结束后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

过去 7 天时间里,我给手上这台三星 Galaxy S10+ 插上了 SIM 卡,装上微博微信,把它当做一台正常的主力机使用。

它仍然延续了很多前代的设计元素,比如双曲面的屏幕,前后对称式的弧面轮廓,以及两侧的收腰。只要一上手,我想每一位使用过三星 S8/S9 手机的人都应该非常熟悉。

但亮屏后,你便能察觉出不同了:用于显示内容的屏幕进一步延展到上下两端,手机顶部的宽度已经变得和左右两侧的边框一样窄,而下巴的黑边部分也被进一步压缩,只有右上角还留有一个黑洞。

还有重量、厚度,这些都在 Galaxy S10 上发生了变化。

这机身轻得有点出乎意料

太轻了。

这是我的同事上手这两台手机后的第一个评价,无论是小尺寸的 S10 还是比它大上一个圈的 S10+,这两台手机都轻得有点出乎我们的意料。

严格来说,S10 这个 149.9 x 70.4mm 的机身尺寸其实都要比去年 S9 那 147.7 x 68.7mm 的机身还要大一点点,这可能是因为屏幕增大的原因,使得机身尺寸也跟着增大。

但是,今年三星将这台手机的厚度削减到了 7.8mm,重量也减到了 157 克。所以即便机身比去年大了一码,在实际使用时其实也感觉不到机身尺寸上的变化。

另一边的 S10+ 也是如此,这台有着 6.4 英寸屏幕的手机,整机重量也就只有 175 克,比去年 S9+ 的 189 克还要更轻一些,甚至让我这个已经习惯了 iPhone XS Max 的用户一度有种手拿机模的错觉。

三星固守了两年的「全视屏」方案,在面对异形屏压力倍增的情况下,终于拿出了「Infinity-O」作为全新的异形全面屏解决方案,采用通孔工艺在一块 AMOLED 屏幕上进行开孔处理,并把前置摄像头精准地放到这枚开孔之中。

这样做的目的也非常简单直接,就是想要进一步优化正面传感器的位置,好让全面屏向着「无边泳池」的最终形态迈进。

最终这块显示屏的屏占比达到了 93.1%,旨在提供更沉浸式的观感体验。

而三星将屏幕从 Super AMOLED 升级为 Dynamic AMOLED 显示屏后,提供了 1200 nits 的峰值亮度和 100% DCI-P3 色域,毫不意外地继续保持业界「最好的 AMOLED」的金字招牌。

另外,作为首部通过了 HDR10+ 认证的手机,带来了明艳的色彩显示和极高的动态对比,而德国莱茵 TüV 低蓝光认证更是锦上添花。

这块屏幕的观感如何?尽管目前 DisplayMate 还没有公布 S10 这块屏幕的测试结果(将于 3 月 4 日公布),但上手过真机的媒体都已经钦定了这是目前最好的手机屏幕。

比如 AndroidCentral 和 Trusted Reviews,他们就对这块屏幕大赞特赞了一番:

这是目前最好的手机 OLED 屏,它甚至没有竞争对手。

当然,出于续航上的考虑,系统默认的分辨率依然还是 1080P,如果要启用最高分辨率,还需要在设置中的开关进行调整。

Galaxy S10 的机身边框一如既往地采用金属材质打造,表层为抛光加工,这点和前辈产品相似。

于我而言,经过 S8、S9 到 S10 的迭代更新,这个外观已经成为了 Galaxy S 手机的招牌,体验上能够挑出来的刺并不多。但唯一的问题是电源键位置偏上了一点,尤其是在机身体积更大的 S10+ 身上,单手触碰这枚按键需要花点时间去适应。

因此,在手感这方面我更偏向于喜欢小一点的 S10,毕竟一手掌握的感觉更能诠释「手机」的本质,坦白说那实在太爽了。

这些新东西比我想象中要好一些

今年在 S10 系列上,我们能看到两个第一次出现在 Galaxy S 手机上的新技术:

一个是钻孔屏,意味着 S10 需要在右上角为前置摄像头单独开一个孔;另一个则是超声波屏下指纹识别,也代表了后置指纹将会被抛弃(S10e 使用的是侧边指纹)。

软件适配可能是很多人第一个会提出的问题,毕竟运用了「钻孔屏」这样的新技术,顶部导航栏是否能正常显示?右上角的按钮会不会被遮挡?这都关系到实际使用体验。

不过,这点其实无需有所顾虑,因为早在 Android 4.4 和 Andorid 5.0 的年代,Google 就相继为开发者开放了多个修改状态栏和导航栏样式的接口。

简单来说,App 开发者可以自行规定系统状态栏和导航栏是否透明,亦或是采用什么配色,让状态栏和导航栏的风格与自己开发的 app 相匹配。

这项可能原本只是为了美观而制定的标准,在日后也为众多「异形屏」手机的初期适配完成了过渡,可以说只要是严格准守了开发规范的 app,在「异形屏」的适配上就不会存在太大问题,未适配的 app 则会呈现黑色状态栏、变回和 16:9 比例相似的状态。

所以,厂商需要做的就是调整一下时间和状态栏图标的坐标,好让它们不被「刘海」、「水滴」亦或者是现在的「钻孔」给挡住。

但国内应用生态鱼龙混杂的情况相信大家也是深有体会,并非所有开发者都会遵守 Google 的标准和规范,因此 Flyme、MIUI 等国产定制系统,都有了默认状态下强制填充状态栏的特性。

▲ 「抖音」在 S10 是全屏显示的,实际上是透明通知栏的功劳

我认为三星的 One UI 甚至在更早的系统上就也添加这一特性了,因为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我们并没有遇到开启某个 app 后,状态栏突然就变黑的情况。

然而并不是所有 app 都能遵守规则,即便解决了系统状态栏的显示问题,但也挡不住部分 app 不走寻常路的设计,比如说我遇到的一次是微博客户端弹出来的广告,窗口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刚好被钻孔挡住了;另一次是在朋友圈编辑图片时,「发送」也被钻孔给挡住了。

▲ 右上角的「发送」被挡住了

严格来说,这点也不算是 One UI 的适配问题,把按钮放在一个原本是状态栏右上角的位置,只能说是第三方 app 的开发者还不够规范。短期内,三星也需要尽快寻求各个主流应用的开发商对其进行适配。

所幸的是,三星采用的「通孔」方案使其即便是显示内容被遮挡,也能顺利进行触控,如果是原本就熟悉的 app,对使用造成的影响其实并不会很大。

和我们之前接触过的「光电」结构不同,这次 S10 和 S10+ 所配备的是高通最新的「声波屏下指纹」(3D Sonic Sensor)识别方案。

简单理解,目前「光电」结构所采用的是通过光线反射信息来进行验证,屏幕发射光源将指纹反射到屏下的传感器,属于 2D 平面到平面的识别。

而高通的 3D 声波指纹方案,使用了微震传感器进行超声波探测,能扫描出指纹特有的 3D 特征,更为立体与准确。

相较于光电识别,3D 声波指纹的安全性要更高一些,除了生物活体识别以外,新一代声波传感器能够准确地扫描到指纹的沟壑以及底层组织,即便手指表面有些许污垢和水分,都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 指纹区被牛奶挡住也能解锁

这样做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让你每次手脏的时候更容易解锁,同时也让识别传感器不易受到欺骗,顺便缓减局部强光对 OLED 功耗和寿命上的影响。

之前曾有传言指出,虽然超声波方案要比光电先进,但解锁效率仍然会受到贴膜的影响而降低。恰好,我最近在用的这台 S10 工程机也被贴上了软膜,顺便也可以验证一下这个流言。

果然,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