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天堂的掌上电脑已经停产 它曾经想改变世界

2020-10-28 17:17:00 来源:IT之家

前几天看到任天堂3DS停产的消息,第一反应是“原来停产了”。其实在去年Switch Lite发布,《宝可梦剑盾》登录Switch平台之后,基本上宣告了3DS的死亡。

日本任天堂官网展示3DS《生产终结》全系列

因为喜欢玩《宝可梦》,所以买了每一代任天堂的掌上电脑。3DS系列是我买过最多的任天堂掌上电脑,前后应该有四个。目前手头有两个2DS LL和3DS XL(第一张图),对这个系列挺有感情的。所以在3DS的最后,我也想说说我的体会和看法。

不算成功的裸眼 3D

任天堂绝对是产品命名高手。Switch可以一目了然的“变换形态”,而3DS一目了然的拥有3D功能。可惜这个3D不成功。后期连任天堂都不想推广。你不觉得背后有个2DS吗.

2009年底,《阿凡达》发布,在全球掀起3D热潮。在随后的几年里,科技领域出现了很多强调3D体验的硬件产品,3DS被认为是这一波中最抢眼的。

3DS是主要的裸眼3D功能,全是噱头。我当时也是为了这个卖点买了第一台3DS。刚拿到的时候大家都想炫耀一下,给的反馈都很惊艳。然而玩久了就发现问题。它的视角很窄,玩久了会头晕。要知道,玩掌上的状态很放松,依偎在沙发里。现在你让我抱对了,就可以达到完美的3D效果,整个体验几乎是趣味横生。

游戏厂商对裸眼3D不够重视。除了少数裸眼3D效果不错的游戏,大部分都觉得是在和任天堂打交道。即使《宝可梦 XY》这么重要的IP登录3DS平台,也只有战斗画面有裸眼3D效果,丢帧.……GF真的是你的。

还好任天堂提供了3D开关(我没什么自信),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是关机。3DS的后期游戏基本不再支持裸眼3D显示,所以这个开关停留在OFF位置。

睁眼3D开关开启3DS

虽然满口吐槽,但我还是很喜欢3DS。

首先,第一次体验裸眼3D真的很震撼。不戴3D眼镜就可以看到游戏角色“漂浮”在屏幕上。这种体验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说好听点,3DS给我看了敢做第一人的任天堂。要知道3DS诞生的时代属于Wii/NDS的终结,也是智能手机飞速发展的时代。任天堂在视觉体验上寻求突破真的很勇敢,肩负重任,需要帮助任天堂破局。

在3DS发布的同一年(2011年),HTC发布了一款裸眼3D手机EVO 3D。不像瞬息万变的手机产品,一个掌上电脑的使用寿命甚至会超过五年,所以任天堂推广裸眼3D的风险远远大于手机厂商。我特别好奇任天堂高管过去是怎么做决定的。没有找到相关报道,但是看到一个有趣的消息:3DS刚开始销售的时候销量不好。当时,任天堂总裁岩田聪削减了50%的工资.

另外,我一直认为NDS/3DS这种双屏翻转设计是最舒适的便携设备形式,既能缩小尺寸,又能保护屏幕。最近两年,每当双屏设备发布(包括微软的Surface Duo),似乎都会拿出3DS,算是对其设计的一个侧面肯定。

任天堂对 3D 的执念

最近在看任天堂的传记,想到3DS,真的感觉这家公司对3D有一种执念。详细来说,3DS是任天堂在3D显示(包括VR)上的第三次尝试。

早在红白机时代,任天堂就推出了一款名为Famicom 3D System的3D配件,看起来有点像现在无人机的FPV眼镜。支持这个外设的游戏并不多,只有一款叫《Famicom Grand Prix II:3D HotRally》的游戏是专门为它做的,由任天堂和HAL研究院开发。值得一提的是,岩田聪当时在HAL研究院工作,后来去了任天堂总部。

Famicom 3D系统

第二次是著名的维特尔男孩。任天堂本来预计是GB掌上的接班人,但其庞大的体积只能在桌面上使用,屏幕只能显示单色,实在没有竞争力,于是在销售一年后草草收场。另外,据报道,任天堂在GameCube和GBA SP时代也研究过相关技术,但直到3DS最终大规模应用才登陆。

维特尔男孩

3DS的裸眼3D并没有改变整个行业的游戏规则,很多人只是把它当做NDS的增强版。在3DS近十年的生命周期中,已经卖出了7500多万台。虽然在所有任天堂游戏机上都不错,但在手持产品线上是垫底的,只有前任NDS的一半。

其实我感觉任天堂现在还没有放弃,会推出LABO VR等配件。据说在建的日本环球影城超级任天堂世界也会有很多3D体验项目。相信未来任天堂在游戏的视觉体验上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LABO VR

随着索尼PSV和任天堂3DS的停产,传统手持设备的时代即将结束。很长一段时间,手持设备代表了便携式设备的巅峰,但现在它们正被智能手机、iPad甚至Switch等多功能产品所取代。

听一个住在日本的朋友说,3DS在地铁上还是很常见的,还是有很多忠实玩家的。其实我会时不时的拿出来玩玩(有几个游戏已经毁了,一直想通关),所以3DS应该不会这么快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