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蝶变》生活潮流《诗与远方》触手可及

2020-11-17 14:06:00 来源:新华社

上海,11月16日“只有意外,没有必要!”在16日开幕的2020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上,观众们被琳琅满目的文化和创意产品惊呆了。由于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中国各地的文化旅游资源和传统技能“蝶变”已经成为具有吸引力、实用性和故事性的产品。在满足普通人消费需求的同时,“诗与远方”也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苗银不再只是用来为苗族妇女制作复杂的头饰,还可以结合珐琅工艺制作简单时尚的手镯;历史人物张飞的漫画形象,跳过口罩、围裙、绿袋;青海茶卡盐湖盐雕小动物工艺品活泼可爱…

在文化旅游部设立的“创意让生活更美好”展区,上海观众李凌开启了“买买”模式,并获赠一枚苗绣胸针。“胸针美观大方,有民族特色。适合日常休闲装,价格也‘亲民’。”

这些时尚、实用、传统的文化创意产品,诞生于近年来文化旅游部推出的“创意下乡”、“创意进景区”试点项目。在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文化单位的支持下,贵州省台江县、四川省阆中古城景区、青海省茶卡盐湖景区等地方文化特色旅游产品不断涌现。

贵州省台江县常委宋介绍说,“创造性下乡”试点工作的思路是将当地传统的工艺和银器制作技术与时尚、现代的设计理念相结合,将当地群众自给自足的普通物品提升为大众旅游纪念品和消费品,甚至实现高端个性化定制。

在通过文化旅游一体化促进农村振兴的过程中,政府部门、文化旅游企业、合作社、工匠、设计师等。“尽力而为”,既能增加当地人的收入来源,又能让传统技能为更多消费者所熟知和喜爱,赋予新的活力。

“一个‘创意下乡’项目,可以带动200多户贫困户在家工作,最低月收入可以是2000元到3000元。”曾武松说。

这些传统技术的“激活”变得越来越复杂和精确。阆中古城景区工作人员何表示,在开发文创产品之前,相关各方对景区游客和消费者的购物习惯、消费结构和价格预期进行了详细研究,因此文创产品上市后很容易打开市场。

越来越多的历史文化元素被融入到现代生活用品的设计中,无论是手工艺品、民居、餐厅等特色资源,还是城市博物馆、美术馆的文物。本届博览会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文化创意产品颇具特色,将4万多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变成了一个活跃的“文化旅游市场”。故宫博物院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分别设立了展位,本季“爆炸性”的文化创意产品和新产品吸引了众多游客。

江苏省文化中心主任戴恒分析说,将历史、文化和传统技能带入生活的最大动力来自中国居民不断升级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增强了人们的获取感。(结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