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造车谣言再起 余承东接手汽车业务?

2020-11-17 14:26:00 来源:21经济

11月16日,36氪新闻称,华为智能车解决方案BU正在与消费BG进行整合。目前两个部门在投资层面已经合并,主要负责人是华为消费业务CEO余承东。

目前,华为尚未对上述报道做出回应。记者向华为内部人士求证,对方称公司没有公文,感谢关注。不过,考虑到华为之前的动作,这次调整并不意外。

此前,华为在Mate40系列智能手机国内上市会议上发布了智能车解决方案品牌“HI”“顺带一提”。当时很多汽车媒体都很惊讶。现在看来,手机和汽车产品出现在同一个舞台上,显然不是“蹭热点”那么简单。

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崛起,消费BG成为华为近几年的增长引擎,而智能车解决方案BU刚刚成立一年多。它以前隶属于华为的信通技术业务管理委员会,由华为轮值主席徐志军领导的——是华为组织结构中新成立的一级部门。汽车BU的成立标志着华为正式进入智能汽车供应链。

汽车BU承载了华为在智能车领域的系统布局,但目前还处于开发初期,产品目前也只是小规模使用。就华为而言,其在汽车领域的布局已经开始,其中消费BG是重要部门之一。

华为的车载5G模块、手机-车映射系统HiCar等常见解决方案来自消费BG,而汽车BU的智能驾驶舱解决方案在技术上也与上述服务有所重叠。分析表明,两者的融合有利于提高整体资源利用效率。

就汽车BU而言,此次调整是在消费者BG及其独立管理委员会的授权下进行的,或者也意味着业务方向从B转到c,在他们整合的消息发布后,市场上再次开始讨论“华为造车”,虽然华为高管曾多次强调华为“不造车”。

华为一直坚持不造车,会帮企业造好车。视觉中国

余承东接手汽车业务?

华为的汽车BU整合到消费BG,之前也有线索。

今年10月30日,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发布了品牌hi(全称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很少在华为Mate40系列国内上市会上发布HI品牌,只在最后15分钟匆匆出现。

两者同台发布很正常,因为都属于华为的业务部门。但在此之前,华为汽车BU已经单独召开了媒体沟通会,这也很大程度上显示了这项业务的独立性。所以发布让很多汽车媒体感到“不解”:Auto BU能独立发布HI品牌,而Mate40系列之后,是为了“热点”吗?

当时的汽车BU已经是偏向消费者BG内部了,双方在同一个管委会下出现在同一个舞台上更方便。最近华为的一系列发展进一步体现了余承东和汽车BU的关系。

一、HI品牌发布后几天,11月初,余承东带领团队访问中国蓝谷,会见了新能源总经理、新能源副总经理、ARCFOX BU总裁余等。这是余承东第一次来蓝谷。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BAIC新能源ARCFOX是一个与华为有深度合作的品牌,其首款产品ARCFOX Extreme Fox T是第一批批量生产的搭载华为5G车载模块的机型。此前,王军还表示,HI品牌的最新技术将全面应用于ARCFOX系列车型,这意味着ARCFOX或华为HI品牌是开拓市场的关键一步。

其次,上周长安汽车宣布打造全新高端智能车品牌时,发言的不是徐志军,而是余承东。余承东在一次视频演讲中表示,“过去100年的汽车行业正面临着与ICT行业一样的新时代变革。长安汽车和华为有着相似的坚持不懈和脚踏实地的精神内核。两家公司紧密合作,面向智能和电动汽车的未来,共同打造新的智能电动汽车品牌和产品。”

长安汽车和华为在车联网和5G生态系统方面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合作。随着双方(和宁德时代)共同打造全新高端智能车品牌,双方合作有望进一步深化,华为在智能车领域的技术和解决方案也将大概率登陆品牌。

华为真的不造车?

汽车BU融入消费BG后,外界的直观感受是,to B即将改装成C ——华为在造车的传闻再次引发讨论。

有分析师认为,华为不造车的策略只是现阶段,因为进入汽车行业还需要OEM的配合和支持。但从长远来看,华为还是会造车的,只是分两个业务,一个是传统的to B,一个是To C,有分析师指出,华为造的车可能不叫车,叫“智能驾驶舱”,类似于华为说不做电视,而是做了智能屏幕。

外界对华为造车“重燃希望”,一方面是因为业务部门的变动,另一方面是因为对新掌舵人的期待。

余承东是华为系统中的传奇人物。早年努力打造分布式基站,奠定了华为在无线业务上的主导地位。后来他转行做手机生意,彻底断绝低端OEM,尝试做高端自主。结果他一下子就成功了。他之前的说辞也应验了——风格的掌舵人,无疑给华为的汽车业务增添了一份动力。造一辆车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从华为目前的情况来看,在消费领域拓展另一条轨道是符合逻辑的。有分析师指出,华为的业务受到了很大影响,尤其是在销售荣耀之后,作为一家庞大的公司,其原有的终端业务和运营商业务无法支撑其长期增长,智能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从汽车BU的业务介绍中不难看出,华为在智能汽车产业链上几乎拥有全套技术。其五大业务板块涵盖智能驾驶、智能驾驶舱、智能网络连接、智能电力和智能车云,其中电力驱动系统、车辆电源、电池管理系统等方面已经推出量产产品并实现商业化。

这也是华为一直被认为是造汽车的根本原因。

但华为一直坚持不造车,会帮企业造好车。为了适应“软件定义”时代的要求,华为还强调与汽车公司合作的创新,采用了“联合开发”的新模式。

华为汽车BU的核心是“一个架构,三个平台”。在软件定义汽车的趋势下,华为突破了汽车行业原有的分布式架构,开创了“计算通信”的新架构。基于这种架构,华为将汽车的所有功能进行分类,然后通过智能驾驶舱、车辆控制和智能驾驶三个平台进行控制。每个平台都通过自主开发的芯片和操作系统构建成一个生态系统,促进组件协调和第三方开发实施标准的统一。

在行业的变化下,许多汽车公司开始调整研发重点。今年下半年以来,一汽奔腾、吉利、奇瑞等自主品牌相继发布最新架构。当汽车公司加快智能网络连接领域的自主研究步伐时,华为的定位是什么?

就像华为之前说的,在做“增量供应”,汽车公司在研究相关技术的同时需要华为等供应商的支持。以BAIC新能源ARCFOX为例,它

但这种颠覆传统商业业态的“你有我,我有你”的新联合开发模式,必然会需要更多的沟通和磨合。双方能否就各自的功能定位、利益如何分配达成共识,将是考验行业的现实问题。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