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名字无宣传效果 一刀切打中国A和中国B 雷锋该活给

2020-12-31 16:37:00 来源:国内足球综合

 

2021赛季,中国职业联赛将实行中性冠名政策,这是众多“2020中国足协新政”之一,也是争议最大的一项。最终宣布的计划是一个一刀切的中性名称。

中性名称政策最早于2017年提出。当时中国足协并没有给出具体方案,只是提出了一个方向。此后,中国足协一度打算以中超第一年(2004年)为界,之前的名字可以继续使用,但后来的名字需要改为中性名称。当时方案公开后,社会各界没有意见,但方案没有形成最终文件。

到2020年底,最新的中性名称政策将改为一刀切政策,所有俱乐部必须符合中性名称的要求,即俱乐部名称不得含有俱乐部股东、股东关联人或实际控制人的姓名和商号,不得使用同音字。

按照这个方案,目前中超俱乐部只有大连人完全符合要求,深圳的俱乐部名称也符合要求,但是球队名称要和俱乐部名称一致。凯撒不能出现在球队名字里,申花需要去掉格林兰这个词。

这个计划很快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成为2020赛季中国足球最受关注的事件之一。其中,北京国安的回应最强烈。无论是俱乐部、球迷还是媒体人都提出了激烈的反对意见,因为国安这个词已经成为一种足球文化现象,强迫国安改名是对历史和足球文化的不尊重。

但国安也准备了一个成功的人选,那就是中信集团撤回了36%的股份,所以国安自然符合中性名的要求。其他大部分俱乐部都准备按照足协的要求改成中性名字。

其实更深层次上,中性名字对中国足球的影响很大。说起来,在中超层面,影响力相对较小。即使俱乐部换了一个中性的名字,大多数人都知道俱乐部的投资人来自哪里。但是中国A和中国B的情况就不一样了。

中文A和中文B中的俱乐部名称被中和后,这些投资人真的成了默默无闻的活雷锋:没有企业的宣传效应,就达不到企业预期的社会效果,那么投资人为什么要投钱呢?所以台州远大现在正打算搬迁或者解散,其他很多俱乐部也受到影响。

所以中超联赛中性名字对中国职业联赛的影响相对较轻,中国A和中国B很可能成为重灾区。

中立国名称一刀切政策是中国足协在2020赛季结束后推出的一系列新政策之一。更大的新政策是进一步限制中超的薪资。但这一举措与目前中国足球投资快速减少的趋势相对一致,评价呈现多元化趋势。

至于新政的效果,恐怕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来检验,2021赛季是新政的第一季。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