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信用卡市场会不会符合新规 银行会不会调整信用卡透

2021-01-11 13:55:00 来源:新浪财经综合

原标题:万亿信用卡市场会满足新规,透支利率下降吗

时隔四年,银行信用卡透支利率控制政策的调整最近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从今年1月1日起,央行取消了信用卡透支利率的上下限管理,对信用卡业务进行了强有力的解绑。银行在放开信用卡透支利率区间限制后是否会调整利率,这一政策将对信用卡市场、银行和持卡人产生怎样的影响,是否会挑动互联网信贷市场,已经引起了公众的关注。

为什么取消利率区间控制

根据央行官网1月8日发布的信息,央行于2020年12月31日发布《关于推进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通知》和《通知》,指出为了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央行决定从2021年1月1日起,信用卡透支利率由发卡机构和持卡人自主协商确定,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的上下限管理。

信用卡的盈利模式是利息费。持卡人刷卡后,免息期内还款无需支付任何利息。但免息期过后,持卡人未能足额还款,就会选择透支,这样就会产生透支利率。一般透支利率比同期银行贷款利率高很多。记者查询了多家银行的官网,发现目前银行信用卡透支利率基本按日利率万分之五计算,预计年化利率为18.25%。

央行为何取消信用卡利率区间管制也引起了业界的关注。记者注意到,早在2016年4月15日,央行就发布了关于信用卡业务相关事宜的通知,于2017年1月1日生效,其中取消了当时信用卡透支利率的统一标准,改为管理信用卡透支利率的上限和下限。透支利率上限为日利率万分之五,透支利率下限为日利率万分之五的0.7倍。与此同时,央行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时机成熟之前,市场定价不会完全实施”。

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在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区间限制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步骤。零一研究所所长俞白成指出,如今,各种个人互联网信用产品不断发展,信用识别和定价能力不断提高,利率更加分层和市场化。但实际上,个人网贷产品类似于信用卡透支模式,信用卡透支利率的区间设置不利于信用卡业务的进一步创新。因此,央行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上下限管理,是实施利率市场化、解开信用卡业务差异化发展的举措。

据资深信用卡研究员郑东介绍,《通知》的突然推出和紧急实施,可视为2020年底,在网络小额贷款市场清理整顿后,信用卡业务被强力解开,信用卡对透支利率的束缚被彻底释放,反映出央行重塑信用卡业务在消费金融领域地位的强烈决心。

银行会调整利率吗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的修改意见,将于当日生效。《规定》很明显,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是以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的四倍为标准确定的。可以

在这种背景下,放开区间限制后信用卡透支利率会对银行产生什么影响,银行是否会调整透支利率,已经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对此,东吴证券银行首席分析师马香云表示,在放开利率区间控制后,考虑到信用卡市场的激烈竞争,预计商业银行不会大规模加息,但可能会为一些风险表现不佳的客户提价,以匹配风险和收益。反之亦然,部分银行可能会为优质客户降价,打破之前的利率下限,但优质客户的生息资产比例较低,实际影响预计有限。总的来说,零售银行可以更灵活地为信用卡业务定价,并从利率市场化中受益更多。

俞白成进一步指出,银行后续信用卡业务的创新将会增强,不同家庭、不同银行客户之间的信用卡透支利率将会出现较大差异。利率方面,整体下降的可能性很大。“后期不同银行的透支利率会有所不同,各银行会根据风险控制水平动态调整,持卡人透支优先选择低利率的信用卡”。

对信用卡市场有什么影响

自从1985年第一张信用卡诞生以来,中国的信用卡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央行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底,中国人均信用卡和贷贷卡数为0.55张,信用卡信用余额为7.76万亿元,比上个月增长3.54%。

那么《规定》的发行会对未来的信用卡市场和持卡人产生怎样的影响,会不会搅动互联网信贷市场?

在白城看来,信用卡透支利率的放开增强了信用卡的吸引力,有利于信用卡存量用户的进一步激活,也将与其他个人互联网信用产品展开竞争。

“《通知》的发布是信用卡业务重获市场主流地位的重要举措。流行的互联网信用消费产品透支利息也是日利率的万分之五。信用卡可以灵活定价后,有利于信用卡业务在信用消费领域占据有利地位,对抗其他互联网信用消费产品的对手。”郑东说。

然而,郑东也指出,客观地说,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只是信用卡业务回归市场的充分条件之一。毕竟经常使用透支利率的用户总体来说还是少数。透支利率对全额还贷的用户影响不大,所以这个政策对人的影响有限。但是,信用卡业务能否借助《通知》重组并夺回失去的市场地位和空间,更取决于发卡银行对信用卡业务战略的调整,以与时俱进,增强自身业务实力,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热点推荐